找到相关内容493篇,用时14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妙善大师训诫

    想我在作善事;我在帮助人。真正善是牺牲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占有。牺牲奉献当中才会懂得,帮助别人是真正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分享,你成就才有意义,你自私才得以融解,你才会知足、感恩,心...  妙善大师训诫   以前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规劝他们,但效果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我后来看到经中有句话:悟者觉悟本性;本性不动是名自己。这时才明白人活著意义!一般人生命根本不...

    妙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479427.html
  • 佛教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吗?

    ldquo;客观”事物,任何被人类所认识事物,无不渗透着主观因素。因此,依照佛教而言,“离开主观客观”只能存在于人类梦呓之中。所以,我们在探究人与自然关系时,不能将自然与人相割裂,认为其是客观。人类通过自身活动,将主观因素加之于自然,而自然也通过其自身活动,塑造了人类,两者间相互影响。如果人类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心理,适应自然、融会自然...

    佚名

    环保|生态|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5250582597.html
  • 冯国瑞与炳灵寺石窟

    佛教艺术遗迹中具有特殊价值,它价值在于融合了早期魏代造像民族形式与唐代造像那种刻画入微高度写实作风。勘察报告同时针对石窟存在自然风化、人为破坏严重等实际问题,首次提出了保管意见及计划,制定...著名学者和诗人。尤其是从上世纪40年代始,他对甘肃石窟艺术研究、整理和发掘倾注了大量心血。   位于丝绸之路陇右段南线必经之地炳灵寺石窟,建窟年代可上溯至西晋初年,现存窟龛216个,有石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44382928.html
  • 真如禅寺 佛教曹洞宗源地

    据史载,开山祖师道容与名僧司马头陀同游此山,上山后,见这里宛然为一处远离尘嚣,清静幽雅桃源胜境,于是率徒诛茅垦山,治基建寺,一时名声大振,从者如风,唐宪宗李亲赐寺名“云居禅院”。   此后,道容与...不断演化发展过程,而面对新时代同样要与时俱进。“一回提起一回新”,现住持真如禅寺闻方丈已在思索未来发展之路。   闻方丈说,禅宗真正“活精神”,不在语言文字、也不在外在形式,而在...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08571693707.html
  • 佛教与佛学

    义理有实在心得和真切体会文章。他们自以为学术研究乃是文化,居于高层次地位;而宗教信仰属于俗文化范畴,处于低层次,自然不屑一顾。   以上所举两种观点,在对佛教与佛学态度上虽然各有偏重,...其结果常常会与佛家本义相违悖。研究者苦思冥想,推度臆测。却终究是隔着一层,难以与佛教精神相应、相契。   有些研究者,自以为不偏不倚,以求学术研究客观。其实,任何学科,任何理论,都不存在所谓...

    罗 颢

    |佛教|佛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0839401801.html
  • 佛教与佛学

    学术研究乃是文化,居于高层次地位;而宗教信仰属于俗文化范畴,处于低层次,自然不屑一顾。   以上所举两种观点,在对佛教与佛学态度上虽然各有偏重,出于不同立场,而表现出不同特征。但是两者所...精神相应、相契。  有些研究者,自以为不偏不倚,以求学术研究客观。其实,任何学科,任何理论,都不存在所谓客观。这一点,自然科学家也是承认。佛家常言,说不得,一说即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实存...

    罗 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245442.html
  • 佛学研究历程、阵容、机构

    世纪学术品位最高佛学学术刊物。欧阳渐助手、继承者吕澂,被 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现代中国功力最深、成果卓著佛学家、佛教教育家。1961年,吕澂受 中国科学院哲学 社会科学部委托...主办《佛教文化》(1989~1991)、《佛学研究》(1992年 创刊),为大陆唯一佛学学术刊物。《法音》及近十几年来陆续创办20多种佛教刊 物上,也常发表佛学论文,作者既有僧尼居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5946964.html
  • 止与观:大师们怎么说?(下)

    Publications)和锡兰佛教出版社已经发行班迪达法师一本书《就在今生》(In This Very Life)。  评论内观禅修者处境,班迪达法师1987年在缅甸马哈希禅修中心对学员开示中有一次提到:“在佛陀时代,有些内观禅修者全然不修习奢摩他禅定(译按:《杂阿含》第347经〈须深盗法经〉可印证此说)。这种修法就是所知内观禅修,也是禅修者所知平淡内观(sukkha ...

    Ven. Visuddhacara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248835.html
  • 禅宗“顿悟”浅释

    达到是一种高度抽象理性境界,即佛教所谓绝对真实,蜂是理顿悟”。介既然这样,那么,  为什么要排斥借助概念判断进行理性思维呢?对此,我们得从直觉思维特征说起。直觉借助  感性直观,但又不同...因为完全离开了现象,便会产生偏见。这意味着离并了现实依  据,就会陷入主观片面境地。在佛学中“空”这一词语有多种含义。这里“空”指是认识过程中  舍弃物象后出现理性思辨。如果完全舍弃抽象空虚...

    蒋均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1351286.html
  • 科学是特定规范内佛学

    几十年来,随着科学高速发展,科学界总结出一种哲学,叫做"科学哲学",这种哲学是专门研究科学成果及其理论进化过程。整部"科学哲学"说到底在明确一个问题:在科学中不存在脱离主观客观科学实验成果,也不存在没有客观科学实验成果支持主观科学理论思想,因此整个科学发展过程,永远是一个主客观对立统一有序发展过程  三、科学领域里佛学家  正因为科学实质上是实验领域里佛学,所以科学家们严格...

    常 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0858701.html